且談從政初衷 (其一)
很多人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讓一個曾經幹譙國民黨應該被掃入歷史垃圾堆的年輕知識份子到了最後竟然選擇站在所謂「歷史錯誤的一邊」或是「政治不正確的那一邊」
其實我自己一開始也說不清楚,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沉澱,現在大概可以說出個所以然,理由絕不單一,而且落落長,但是我覺得既然從政要莫忘初衷,那麼留個底紀錄一下也挺不錯。
首先,我個人認為知識份子有「搭橋」的責任,在這個時代,這大概可以算是一種承擔精神。
2016親眼見證英國脫歐,在同學們一片叫慘的同時,我第一次認真思考知識份子、同溫層和政治正確的時代意義。自由派價值的獨大,以及「反動者」在論述能力上的徹底劣勢真的帶給我們「光明的未來」了嗎?憤怒的「愚民們」用選票告訴我們答案:本來推進的制度可以被破壞、強人和狂人得以出彩,改革不但未竟其功,社會卻被殘忍的撕開。
這樣的問題在民進黨上台之後也出現在台灣社會:年金改革變成世代的戰爭、職業別的對立;婚姻平權的折衷手段在堅壁清野的策略下變成歧視;一例一休看似一個不錯的平衡,但是實際上卻是勞工、資方、消費者三輸的局面...知識份子論述力超群,卻接不了地氣,理論碰上現實馬上顯得蒼白無力。
各方各面來說,我們的社會不缺戰力滿載、陳義甚高的菁英知識份子,但我同時也知道,立意再良善、語意再淺顯,都還是有人聽不懂,聽得懂,也不見得有勇氣馬上改變,他們聽不懂或抗拒改變,有時代的因素也有結構的因素,但他們面對的,是一群很會說話的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輕易的宰制他們心中重要的利益與價值。他們感覺「害怕」,而環視整個台灣政壇,竟然沒有幾個像樣的政治人物,能幫他們說話,並且找出一條相對和緩的道路。
這群害怕的人沒有選項,又沒有人為他們搭橋鋪路,所以最後只能相信語意最簡單、最理盲的訴求、用最激烈的方式捍衛自己的信念和價值。難民來了和拒養歐盟肥貓讓英國脫歐;川普則用蓋高牆和課關稅來吸引不滿既成利益結構的選民;護家盟用聳動的口號進攻菜市場媽媽的line群組;軍公教勞則通通被逼上街頭...。
這是一個民粹的時代,在這個絕望的時代,知識份子留在同溫層,輕鬆地論述正義的價值太容易,也不缺我一個。但是深切理解那些本來接觸不到的人、思想邏輯和自己不同的人,然後找出一條大家都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的道路,不失為解決民粹問題的方法。
當然,做一個搭橋者往往腹背受敵,自由派嫌你反動落伍、保守派認為你意志不堅。但我願意走這條艱險的路,算是不負一路成長以來所受這麼多的照顧和身邊同儕對我的深切期望。
這是為什麼我不會去民進黨、時代力量、社民黨、綠黨等高度「進步價值」的政黨,因為那裡大概不需要像我這樣的「騎牆份子」。
而老邁的國民黨現在唯一期待的就是保守選民受不了激進改革而回流,而且他們確實會回流,「穩定力量」不會因為論述力的缺乏就投靠進步價值,他們反而會選擇關閉協商大門,從而帶來一個更加對立的社會。我認為國民黨不會倒的原因也在於此,因為沒有其他夠看的保守政黨。
既然如此,與其讓沒水準的政治人物坐等比爛而收漁利,我覺得必須親身入陣,改變其體質。哪怕我深切理解自由派正義的各種說法,我也要提出不同的見解,因為我認為價值多元、彼此尊重才是這個社會應該要有的風氣,我想認真地幫這群保守的傢伙說說話,而不是讓他們期待台灣未來的總統是郭台銘之類,而導致整個社會的進步因選出狂人而停滯。
寫太多了,這是一篇有關進步價值和保守價值拉扯對於我個人從政路徑選擇的解釋,姑且算是從政初衷系列的第一篇,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容後再敘。
#從政初衷系列 #價值搭橋